网站公告

济宁最新发布!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!

2022-01-18 被浏览:176

日前,2021年济宁市

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出炉

热门职位、学历要求、职位需求...

和济宁人就业相关的数据都在这里

赶紧一起看看

▽▽▽


一、供求总体情况

2021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“线上”“线下”招聘稳步推进,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“民营企业招聘月”“金秋招聘月”“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”等招聘活动有序开展,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实现有效对接。2021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35场,参与招聘单位2.27万家次、同比增加17.85%,提供就业岗位34.83万个次、同比增加2.50%;求职人员22.49万人次、同比下降6.65%;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.7万余人次、同比下降7.56%;实现就业5万余人;求人倍率(岗位需求人数/求职人数)为1.55,同比上升0.14。


二、用人需求情况

(一)产业需求。2021年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岗位需求占比分别为1.09%、34.86%、64.05%。第一产业同比上升0.16%,第二产业同比下降4.37%,第三产业同比上升4.21%。第三产业企业参会率和岗位需求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其用工需求保持在总用工需求的65%左右,对稳定全市就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image.png

(二)行业需求。本年度需求前10位行业岗位需求占总需求的89.80%,其中,受市场招聘会规模容量、场次安排限制,制造业参会频率减少、岗位累计统计相对减少,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.18%;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需求同比上升1.50%、1.73%,各行业岗位需求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。

image.png

(三)职位需求。2021年第三产业企业参会率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企业参会频率相对减少,市场职位需求前10位中,技术工人需求同比下降2.36%;餐饮/旅游/娱乐、客服/技术支持需求同比上升1.67%、0.73%。

image.png

(四)学历需求。市场岗位对学历不做限制的接近六成,占59.92%,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3.49%,多数岗位对学历不作要求。

image.png


三、求职者情况

(一)求职者身份。2021年参与市场求职人员中,再就业人员同比下降4.52%,初次就业人员、本市农村人员、在业人员、在学人员同比均有所上升。

image.png

(二)学历结构。市场求职人员中,高中(中专)及以下学历占46.77%;专科学历求职者占31.63%;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1.60%。学历结构较往年变化不大。

image.png


四、供求分析

(一)市场岗位丰富充足,参会企业同比增加。2021年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整体稳定,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,企业用工需求稳步增加,全年参会企业同比增加17.85%,市场有效岗位数量同比增加2.50%,第三产业岗位数量同比增加9.71%,市场岗位种类丰富、数量充足、供给稳定,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.5以上。充足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市稳就业、保居民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。

(二)求职渠道不断拓展,信息对接更加便捷。2021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“线下”“线上”招聘渠道协同发展,现场对接、网站专场、微信推送、直播带岗等招聘方式互动配合,“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不断完善、功能升级,“共享用工”“零工市场”等板块进一步弥补了市场供需,全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30场以上,真正实现了周周有专场、时时有招聘,有效满足了各类市场招聘求职需求,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实现高效便捷对接。

(三)求职人次同比下降,高校毕业生相对减少。2021年市场参与求职人次同比下降6.65%。一方面,多数企业的“稳岗留工”等行动有效确保了已就业人员的岗位稳定,人力资源市场中失业人员、跳槽人员等流动性人员大幅减少;另一方面,很多高校毕业生热衷于考取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等岗位,对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,加上互联网时代选择自由职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增多,导致参与市场企业招聘的毕业生数量相对减少。


五、建议措施

(一)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。根据市场用工需求,建议职业技能培训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“订单培训”“定向培养”等方式,及时开设急需职业技能培训科目,提升实际培训效果,满足企业用工需求。同时加强“校企”合作,利用我市技工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,通过企业冠名班、特需专业设置、企校实习直招等方式,增强企业和技工院校产学合作,破解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。

(二)继续加强济宁市人才招聘吸引力度。一方面,建议人才招引相关职能部门,实时参考其他地市人才政策,找准自身差距不足,不断完善济宁市在人才落户、安家、就业、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提升济宁市人才吸引软实力;另一方面,加强企业用工指导,引导企业在招聘培训、规划晋升、文化向心、薪酬福利等方面不断提升,发挥企业人才招引主体作用,切实提高我市人才宜居满意度。


来源: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